6月9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通訊以《泰州教育的轉型之路》為題,報道了泰州市教育轉型發展的成果及經驗,其中宣傳了菠菜网最新平台网轉變辦學理念,面向社會辦教育采取的一系列新舉措。
附:《泰州教育的轉型之路》
教育主動服務社會 推進優質普惠教育 關注學生幸福成長
——泰州教育的轉型之路
泰州市通過推進教育質量提升、教師隊伍優化、教育公平促進、教育結構調整、國際教育拓展、教育生态營造等六大教育轉型工程,實現教育與社會綜合改革同頻共振,取得了顯著成效。
日前,中德諾浩高技能汽車人才合作項目落戶泰州機電高職校,學生在校學習德國技術、考德國職業資格證,畢業後直接進入奔馳、寶馬等車企的4S店。一名教師興奮地說:“寶馬開進了咱們課堂,學生們隻要成為諾浩班學員,培訓合格就可以進入跨國集團工作了。”
這是江蘇省泰州市近年緻力于教育轉型發展帶來的小小成果。泰州市通過推進教育質量提升、教師隊伍優化、教育公平促進、教育結構調整、國際教育拓展、教育生态營造等六大教育轉型工程,實現教育與社會綜合改革同頻共振,取得了顯著成效。
辦學理念轉型:走出“象牙塔”服務社會辦教育
在教育全面轉型的探索中,泰州教育人首先思考的是辦學理念轉型。泰州市政協副主席、教育局局長奚愛國說,我們的教育必須從封閉式、内向型轉為開放式、服務型,必須始終紮根在社會的土壤中,在人的發展與社會的需要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面向社會辦教育,泰州人注重更多地把學生引向社會。在基礎教育階段,近兩年泰州建立25個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興化等市區專門出台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指導意見。2013年,全市舉行社會實踐案例評選,湧現出興化缸顧中心校的菜花種植、大泗學校的走進農家親近篾匠師傅等數十項社會實踐活動成果。
面向社會辦教育,泰州人注重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菠菜担保论坛大全開設除師範專業外的服務地方支柱産業的非師範類專業26個,針對姜堰對優質小學教師的需求,菠菜担保论坛大全主動為姜堰定向培養5年制師範生;針對不鏽鋼之鄉興化市戴南鎮轉型發展的需求,菠菜担保论坛大全又與該鎮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設立“菠菜担保论坛大全戴南班”,專門招收戴南籍考生,進行訂單培養。
裝備制造是泰州的優勢産業,焊接技術應用廣泛。圍繞這一産業需求,2012年,泰州南京理工大學研究院成立後建成“現代焊接技術與裝備研究應用中心”。該中心在口岸船舶公司推廣應用機器人激光電弧複合焊接新工藝,使焊接效率提高50%。項目負責人馮曰海透露,僅複合焊接技術這一項就可為企業年新增産值3000萬元。
這樣的研究不僅針對地方企業的需求,也直接服務本土農民。“鵝苗品種‘蘇牧1号’飼養周期縮短了,每隻可以多賺2元錢!”姜堰禽類養殖戶田愛鳳樂滋滋地告訴記者。2012年5月起,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科技服務工作組在他們的合作社推廣新的鵝苗品種“蘇牧1号”,讓她的養殖場實現增收。截至目前,科技服務工作組已先後引進和推廣學院培育的新品種2個,推廣5項養殖新技術和3個養殖新模式,并建成5個養殖技術示範基地,促進了農民增産增收。
為了進一步滿足社會需求,泰州市還打通中職和高職通道,推進融合發展。今年4月16日,泰州市職業教育聯合會挂牌成立,3所地方高校納入其中,着力推動“3+3”中高職銜接分段培養試點項目和“3+4”分段培養項目的實施。所謂“3+3”,是指中職學生在職校學習3年後進入相關高職院校就讀,獲得大專文憑;“3+4”是指中職學生在職校學習3年後,進入本科院校學習4年,獲得本科學曆。
發展路徑轉型:創新驅動推進優質普惠教育
在推進教育轉型發展中,怎樣更好地實現“向民、靠民、為民、惠民”宗旨?“要創新思維,把學校辦得小一點、精一點,辦到學生的家門口。”奚愛國說。
又到“小升初”時節,泰州實驗學校分校區六(1)班學生陳美玲的媽媽早就有了主張,就是讓孩子讀家門口的省泰中附中的分校。她給記者算了筆賬:“以前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到很遠的民辦初中去,3年花費起碼幾萬元。現在,家門口的學校就建得這麼好,我們再也不用去擇校了。”
這得益于泰州市教育局的一個發展舉措。2013年7月,泰州市打破現有人财物管理體制區域界限,組建一個嶄新的“教育共同體”,将高新區新建成的泰墅園學校,作為主城區省泰中附中、泰州實驗學校兩所市直學校的分校區,并把原有的明珠實驗學校、鮑徐中心小學并入其中,“捆綁”融合發展,實現“無縫對接”、優質均衡。
2013年,泰州市還出台一項中考改革新政策,明确泰州在外省務工的流動人口随遷子女可在外省借考,經泰州市招辦按比例折算成績後,可平等參加泰州高中階段學校錄取。
為破解農村學校點多線長、教師流動有局限、資源利用率不高等難題,近年來泰州不斷強化教育區域化管理。靖江市的做法是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2013年9月,該市城南初中、八圩初中遷入城南園區新初中,城西小學、城東小學合并為城中小學,靖城中學整體搬遷至新校址,新校園煥然一新,家長們眼前為之一亮。近年來,靖江市總共投入20億元,實施教育重點建設項目14個,其中12個是義務教育學校建設。
興化市則在教育區域化上下狠招,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分為10個學區,實施統一管理,教學、教研、考核評價以大區為單位一體化進行,同時教師在學區内幾所學校之間交流輪崗,使教師從“學校人”變為“系統人”。這種交流輪崗不同于以往局部的、短期的對口支援和結對幫扶,而是教師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涉及教師家庭、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2013年,興化21%的專任教師在學區内常态化進行了交流。
推進優質普惠教育,泰州實施“文化改造學校”工程。其中尤以姜堰區的“一校一品”校園文化建設成績突出,湧現出橋頭中心小學的“狀元”文化、白米中心小學的“和雅”文化、梁徐小學的科技文化、實驗初中的“完美教室”等。目前,姜堰區校校有特色建設項目,校校有市級以上科研課題,一批農村校借特色文化建設工程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育人方式轉型:從分數至上轉為關注幸福成長
“潛心研究育人規律,回歸教育本真,全面推進育人方式轉型,真正讓素質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是泰州教育人的共同心聲。
轉變教學方式,泰州從課程轉型做起。目前,泰州初步走出了一條從學科意識向課程意識、從單科意識向綜合意識、從離散向整合的轉型之路。全市各中小學普遍開展課程建設規劃、開發、實施研究和實驗,編寫校本教材、開發開設學生喜歡的選修課,初步形成了既有區域共性、又有學校個性的地方特色校本課程。
緊随信息化形勢和“慕課”大潮,泰州積極推行數字化學習。2012年,泰州啟動教育轉型升級“微課程網絡自主學習輔導項目”,重點建設基于學習任務和知識點問題的微視頻、題庫、虛拟實驗等學習資源庫,建立個性化的學習輔導平台,為學生提供微視頻學習資源和網絡學習空間。其中,“泰微課”工程推進迅速,一年多來,泰州全市骨幹教師拍攝教學微視頻3000多條,上線2219條。
轉變育人方式,泰州以教研方式轉型為支撐。為做好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教改,近年來,泰州市教育局創新建立“泰州教育智囊團”,由近200名來自全市各學校的名教師和骨幹教師組成,并邀請了全國知名高校專家加盟,定時、系統地舉辦各類教研活動,診斷解決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高港為例,該區從2012年起選擇6所學校,聘請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專家定期講學,幫助學校制定課堂改進計劃。
為推進網絡教研,2012年泰州建成“泰州教育通”信息互動系統和視頻直播點播系統,基于這兩個系統,實現了全市常态化、多邊同步網上教研。近年來,泰州市各級教育部門先後投入近千萬元,對全市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分類、分層、分崗全員培訓,每年市級培訓1.5萬人次以上。同時,該市創辦“泰州教師大學堂”,定期邀請專家開設講座,為廣大基層教師答疑解惑。
轉變育人方式,泰州以評價改革為保障。從2012年起,泰州全面推行教育綠色生态評價,該評價體系涵蓋學業水平、學習動力、學業負擔、教師教學方式、校長課程領導、學生身心健康等要素,跳出了唯分數論質量的桎梏。在這個體系下,教育部門考核學校不再死盯着升學率,學校考核教師不再狠抓優秀率,教師也不再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要素。
育人方式的轉型,給泰州教育帶來了大轉變。如今,泰州的孩子們不但成績上去了,也玩得更痛快了,學得更活了,懂得更多了。全市培養出了第一個女飛行學員,興化小學生發明的“自行車轉彎自動提醒器”榮獲江蘇省政府青少年科技創新“培源獎”,海陵區小學選修課上培育出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荟萃”總決賽“金花獎”,姜堰中學生獲全國中小學金鑰匙科技競賽特等獎,泰興中專學生發明的沙塵濾淨裝置還實現了規模化生産……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泰州教育正在轉型中邁向更高境界!
短評
教育轉型勢在必行
眼下,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教育的轉型發展同樣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教育如何轉型?本報今天報道的江蘇省泰州市成功探索的教育轉型經驗,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泰州的經驗表明,首先,教育轉型發展必須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做文章。特别是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須主動對接地方需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
其次,教育轉型必須在增進民生上做文章。當前我國很多地方“有學上”的問題已經解決,但全面解決“上好學”的問題還有一個過程。推進教育的轉型,就是要認真解決好教育領域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提供優質、公平、高效的教育,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對高質量教育的期盼。
最後,教育轉型還必須在深化内涵發展上做文章。就是要在促進均衡發展、完善教育體系、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上實現新突破,就是要始終堅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加強管理為抓手,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不斷提升整體辦學水平,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